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倾力守护“浙”里校园安全——浙江平安校园建设20年回眸
发布日期:2024-04-30 浏览次数: 字体:[ ]

放学时间,江山市峡口小学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接学生的校车、私家车、电瓶车、公交车都停放在各自的区域,校门口秩序井然。

眼前的场景让学校保安李秋明颇为感慨。2016年,他刚来峡口小学工作时,学校还在市集边的老校区,校舍老旧、围墙低矮破损、校门口小摊贩聚集等都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峡口小学的变化,折射出浙江平安校园建设的扎实成效。从2004年起,浙江启动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全省教育系统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校园安全防控、预警与处置体系,有效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师生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健全平安校园建设机制

2004年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平安浙江”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我省启动了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彼时,“平安浙江”工作也才刚刚启动,平安校园建设还没有先例。如何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平安校园的评估指标是什么?省教育厅决定建立一套平安校园建设的运行机制。

为此,省教育厅组建了专门的调研组,在省内外调研校园安全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历经半年的筹谋,2004年12月,省教育厅联合省平安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印发了《浙江省“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开启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同时,我省还制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和《浙江省中小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形成了由组织领导体系、校园防控体系、校园预警机制建设等24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校园、治安、消防、交通等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标准。

随着一整套机制的建立,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以更大力度支持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然而,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2013年,省教育厅校园安全处相关负责人发现,部分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陷入了“瓶颈期”。面对这一问题,省教育厅提出实施平安校园等级动态化管理,以增强各地各校做好平安校园工作的持续动力。

省教育厅会同省平安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制定意见,将平安校园建设细化为1A到5A不同等级,设置一系列指标实施动态化管理。目前,全省高校、中小学校4A级以上平安校园已分别占总数的80%和63%。

这套等级动态化管理制度是动真格的。2021年,就有多所学校被动态调整等级,浙江工商大学便是其中之一。两年多来,学校全面梳理解决校园安全漏洞,完善校园安全防控、预警与处置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未然工作室”等为载体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去年年底,浙商大成功从3A升回到4A。

不仅如此,考核指标体系还会根据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订:新增一些原来较少或未关注领域的指标,降低已有指标中已经做得比较好的指标分值等。

从2004年开启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到2009年持续深化,从2013年提出等级平安校园建设再到2019年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校园安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精准化解风险隐患

校园安全工作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如何筑牢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

最近,诸暨市赵家镇中心小学安管主任陈晓波注意到气温逐渐升高,担心学生去溪流边嬉戏,她一边在校内启动防溺水安全教育,一边联动镇政府、村委等相关负责人排查学校周边水域设施。

别看陈晓波现在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3年前,她刚接手校园安全工作时,还是一个“小白”。“幸好省里针对校园安全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照章执行就行了。”她说。

承担校园安全工作的教师是影响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20年来,省教育厅倾听来自基层学校的声音,花大力气推动长效机制建设,让人人都能成为校园安全员。比如,针对学校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与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配备,加强消防安全日常管理、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针对学校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查什么、怎么查”认识模糊的情况,征求多部门意见编制《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手册(试行)》,明确11项排查任务以及具体排查内容、排查周期等。

精准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夯实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根基。全省连续12年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把可能影响学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同步探索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金华市探索建设“校警联合工作室”,学校配备民警、辅导员、安全员、法治员、调解员、联络员“一警五员”,组建调解联盟;

诸暨市按区域划分成立校园安全共同体,以共同体为单位开展校园安全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同时,成立“安全名师工作室”,推行“1+N”导师帮带制度,有效提升校园安管员管理服务水平;

湖州市吴兴区实施“局领导联片,机关干部包校,教师包学生”的三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监管责任清单,逐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构建“局—校—班—生”从上至下全方位、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织密校园安全数智防护网

温州市洞头区灵昆中学3号楼5楼的安全出口疏散指示牌有损坏,学校安保处主任黄庆锡打开浙政钉App,进入浙江省校园安全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隐患发现”功能进行图文上报,很快就完成了修复。

“平台是我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小助手’。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项目多、时间节点多,工作一忙难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平台录入了11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任务,会按照时间节点提醒我该排查什么项目,哪些工作没做到位,非常方便。”黄庆锡感叹。

校园安全无小事。我省通过校园安全数字化改革寻找最优解,织密校园安全数智防护网。省教育厅以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建立了一套覆盖省、市、县、校四级,涵盖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校园及周边隐患排查治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7个功能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建设过程中,还注重从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多跨应用场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

如今,通过一个平台,省教育厅就能迅速掌握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动态,解决了数据采集的时效性问题。“结合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感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省教育厅校安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历年隐患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年6月学校电风扇、日光灯松动脱落情况较多,12月学校瓷砖、外墙面隐患较多。因此,每年的5月和11月,省教育厅就会通过平台向学校预警,提醒学校检查和消除相关隐患,防止发生因电风扇、瓷砖等脱落造成的安全事故。

纵观全省,数字化技术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治理校园安全难题上创造了更多浙江经验。嘉善打造“校园智慧接送系统”,分时、分层优化放学时段校内交通管理,缓解校园周边停车难、行车难、安全无保障的问题;慈溪整合多个安全管理平台与校园专属网格,形成“校园安全网格管理巡检系统”,解决校内安全问题,依托社会治理e平台,限时解决校内无法闭环处理或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

20年,从无到有,从制度建设到数字赋能,浙江的平安校园建设特色愈发鲜明,生命力愈发旺盛,持续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